说课稿

时间:2024-06-30 14:11:21
【必备】说课稿范文集合七篇

【必备】说课稿范文集合七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版画是绘画的重要种类之一。它是一种间接性的绘画形式,通过制版和印刷来完成。《单色版画》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着重让学生理解凸版单色版画的成像原理和制作过程。由于版画具有复数性的特点,作品便于交流,对学生认识绘画的广泛性具有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喜欢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对于创造性的表现,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降低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单色版画的表现方法、制作过程,认识单色版画的审美特征。能够运用简单材料,完成单色版画的设计制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和深入分析,认识版画和版画的独特美感特征。学生以个人或合作的方式参与活动,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方法加深对单色纸版画的理解,完成好本课作业。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积极探索单色版画的实践活动中,体会完成单色版画的制作乐趣,在学习和创作中树立信心,逐步形成欣赏版画艺术的审美能力。

4、教学重点

(1)认识单色版画的美感特征,理解凸版画的成像原理。

(2)掌握制作单色版画的方法和步骤,提高操作能力。

5、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版画表现手法,设计、制作有主题的单色版画作品,表现一定的美感特征。

二、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

本节课我将运用直观感受法、分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美术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2.提问:美术学科的四大表现领域是什么?

3.出示单色版画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以问题的形式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二)讲授新课

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设计意图:现代教学论指出,美术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

1.出示一张芮法彬的单色木刻版画作品《秋》,观察并思考问题:“单色版画具有怎样的美感?”

分析作品:大面积的黑色块中用点的排列和概括的线条表现出柔韧、厚重,具有光影感的荷叶、莲蓬。小面积的留白处,用以白托黑的方式,刻制出形体与荷叶对比反差很大的小鱼。

小结:单色版画是仅用一种颜色印制的版画。简洁、明快,对比强烈。

2.出示一张单色木刻版画作品《芦荡轻舟》,观察并分析。

分析作品:主要人物采用白色剪影的形式放在画面中最重要的点上。变化的线条组合构成了细腻的灰色调,透出一种神秘、诱人的灵性。

小结:单色版画也可以有丰富的层次,通过点线面形成黑白灰的对比,使画面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3.欣赏刘著的《大蜻蜓》(实物版)

画面中有纸张、布料、瓦楞纸、松树叶等材料,通过混用构成画面丰富的肌理效果。

小结:单色版画材料丰富,表现技法多样。

4.介绍纸版画:纸版画是用各种材质、各种纹理的纸板材料,经过不同的手法加工制作、印刷的版画。由于材料简易,相对易学。

这里学习两种纸版画:

剪贴纸版画——欣赏耿佳慧的纸版画作品《大小鱼》。

吹塑纸版画——欣赏刘田田的吹塑纸版画作品《奔走》。

5.剪贴纸版画。

A.工具:各种刀具、剪子、刷子、油磙子、木蘑菇、马莲等。

B.材料:各种纸板、油墨等。

C.制作步骤:

(1)剪刻: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转移到卡纸上。用剪刀把画稿上的形象分版,分别剪或刻出来。

(2)制版:将剪刻好的各个部分用胶水依次粘贴在底板上。

(3)涂色:使用油滚把调好的单色油墨(或水色)均匀滚涂到版上。

(4)拓印:铺上纸,用木蘑菇或者光滑的玻璃瓶底均匀画圆压擦。

(5)完成效果:通过印刷得到的作品,造型概括、形象突出,生动有趣。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播放轻音乐)

作业要求:任选制版材料和方法创作一幅单色纸版画。

1.题材、内容不限。

2.黑白灰关系明确,画面具有形式美感。

3.印制清晰,墨色均匀。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分组创作和独立个性创作两项作业,分组创作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巩固,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四)展评学生作品。

(五)师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

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各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A.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 ……此处隐藏11220个字……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诗同行自己动手写诗》。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这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轻叩诗歌的大门”,在本组综合性学习中我将会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一、说教材

《与诗同行》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在此之前,学生在五年级已开展过两次这种集中编排、课内外一体的综合性学习,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综合性学习更有实效。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六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在诗歌阅读中感受诗歌的趣味。

2、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内容、意境之美,体会诗歌的语言表达的形式之美。

3、指导学生在欣赏别人诗歌的同时,学习诗歌写作。

4、初步渗透诗歌写作、表达的技巧,为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诗,写诗并不难,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2、展示两首诗,对比感受儿童诗的特点,了解写儿童诗的一些方法。

3、让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和这段时间的学习,交流怎样才能把我们对生活的感受转化为美妙的具有诗意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喜欢阅读诗歌,感受到读诗之乐,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写诗之乐。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诗,生活即诗的美好情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感受儿童诗的特点,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二)教学难点

1、在读他人诗的基础上,让学生们感受到诗歌写作并不难,学习诗歌创作。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培养人的书写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自读感悟法

利用学生自读教材《致老鼠》《爸爸的鼾声》,感受诗歌的趣味。

(二)对比欣赏法

展示两首诗,对比感受儿童诗的特点,了解写儿童诗的一些方法。通过小组交流,朗读补充材料,细细品味,从中受到启发。

(三)交流探究法

通过小组交流,学生自己搜集的材料,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怎样才能把我们对生活的感受转化为美妙的具有诗意的语言,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学生自己总结出:巧用比喻、妙用拟人、运用夸张、运用假设、运用排比、运用假设等儿童诗歌的写法。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写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读感悟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练习法。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导入新课:(3分钟左右)

首先是导入:“我们在这段时间里阅读了许多诗歌,诗歌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讲授新课:(15分钟左右)

1、让学生自读语文书108页的《致老鼠》、《爸爸的鼾声》。通过这两首诗感受诗歌并不神秘,生活中处处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当小诗人。

2、展示两首诗,对比欣赏,感受儿童诗的特点。

3、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交流怎样才能把我们对生活的感受转化为美妙的具有诗意的语言。

(三)学生写诗(10分钟)

最后让学生喜欢哪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进行了分层训练,展示了写诗的不同要求,(即温馨提示:1、可以仿照你喜欢的诗,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2、可以续写诗歌。3、诗歌可长可短,注意分行、分节。标点符号可加可不加。)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照顾后进生和培养优生的目的。

(四)修改诗歌(10分钟左右)

1、采取学生自己反复朗读修改和小组交流修改,让学生学会合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小组推荐优秀作品进行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修改。

(五)总结(2分钟左右)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同学们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写了这么多美丽动人的诗,用掌声鼓励自己。

(六)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能体现儿童诗的特点,即一只展翅飞翔的鸿雁承载着:我是小诗人,让梦想放飞。

七、说小结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1、运用了朗读感悟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组织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写法。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阅读资料,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总结出诗歌的写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朗读感悟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悟诗歌的趣味,激发学习兴趣,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写诗的方法,主动地参与到写诗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必备】说课稿范文集合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